近期评论
作品列表
导演作品
1966 《后羿》非剧情片
1966 《年去年来》非剧情片
1966 《上山》非剧情片
1966 《刘必稼》纪录片 Liu , Pi-Chia
1970 《三朵花》 A Test of Love
1972 《无价之宝》 Judy’s Lucky Jacket
1972 《七个节庆》纪录片
1973 《东边晴时西边雨》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1975 《爱情长跑》 Run Lover Run
1975 《乡下毕业生》 Paul the Kid
1976 《追球追求》 The Chasing Game
1976 《我是一沙鸥》 Come Fly with Me
1977 《蒂蒂日记》 The Diary of Di-Di
1978 《月朦朧鸟朦朧》 The Misty Moon
1978 《追赶跑跳碰》 Making It
1978 《初恋风暴》 First Love
1978 《无情荒地有情天》 A Journey of Love
1980 《源》 The Poineers
1981 《东追西赶跑跳碰》 Going Up Anybody
1981 《痴情奇女子》 Kill for Love
1981 《凶劫》 Devil Returns
1982 《失节》 Anger
1982 《霹雳大妞》 Girl with a Gun
1982 《诱惑》 Temptation
1984 《山河锦绣》纪录片
1989 《晚春情事》 Spring Swallow
1990 《明月几时圆》 Autumn Moon
编剧作品
(戈筆及路加都是陈耀圻曾用過的筆名)
1973 《东边晴时西边雨》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戈笔
1978 《追赶跑跳碰》 Making It 陈耀圻 刘天赐
1981 《东追西赶跑跳碰》 戈笔
1981 《凶劫》 张永祥 戈笔
1982 《失节》 路 加
1982 《霹雳大妞》 路 加
1989 《晚春情事》 奚 淞 戈笔
1990 《明月几时圆》 严华 戈笔演出作品
1968 《玉观音》
1994 我的一票选总统
1995 《重新开始》舞台剧
1998 《假面超人》客串演出 Falling Up Waking Down
2002 在亲密与孤独间漂流的爱情(电视剧)美术作品
其他著作
2002 「同路人—诗说情爱」有声书
功能
作者归档:admin
《无情荒地有情天》影片介绍
导演: 陈耀圻 编剧: 鲁稚子 主演: 林青霞 / 秦汉 / 归亚蕾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普通话/国语 上映日期: 1978年 又名: A Journey of Love 无情荒地有情天的剧情简介 · · · · · · 林青霞本来并无出国进修的打算,但其母归亚蕾为了要女儿达成自己的心愿,施加压力要她到美国游学。当学工科的男友秦汉知道林要出国时,要林青霞用肉体关系保证不变心。后来,由于归亚蕾希望女儿嫁洋博士,故意在信中说秦汉已结婚,加上连串的巧合,使林青霞发生误会。几年后,林青霞邂逅了赴美多年的大学教授李道洪,迅速结了婚。而这时候的秦汉,虽然屡遭归亚蕾冷待,而且也有女孩子向他展开追求,可是他却始终忘不了林青霞。
《陈耀圻-台湾第一位留美导演》摘至《世界电影》1996年八月号黄仁专栏 (二)
这里,再摘录几篇当年笔者对陈耀圻作品的影评如下,可见他艺术生命的成长。 1970 三朵花 由郑慧原著〈白莲、玫瑰、含羞草〉 改编这【三朵花】是三个年轻的女护士, 三人个性不同,却同时爱上了一个苦心硏究癌症的青年医生。归亚蕾演的大姐被喻为白莲,是个非常善良的少女,她爱护两个同业妹妹,什么都让她们,连爱情也可以牺牲,却患了癌症而自杀。林苓演的二姊,是个热情、活泼的少女,敢作敢为,被喻为玫瑰,她毫不隐瞒的追求医生。紫茵演的三妹,是小家碧玉型,她的爱存在心里,却很坚定。被喻为「含羞草」。导演对这三种少女的典型,描写都还细心,而使这三位演员都有表现机会,归亚蕾固然老练,林蒂和紫茵两位新人,也演来得体,尤其紫茵的表现最好。 本片另一收获,是趣味性的穿插, 颇能讨好观众,音乐、摄影、场景都配合得好。强调「爱的谦让和容忍」,是龚弘最喜欢他替政宣的歇意。缺点是剧本不够完整,进行迂缓,结构松散。促成他后来作品的进步。 1972 无价之宝 观光导游小姐翁倩玉接到爷爷死讯 回家,接到两件遗物,一件是扑满,一件是夹克。她将夹克送给好心的邻居 (洪涛)后打破扑满看见一张纸条,才知道那件夹克是「无价之宝」。于是她的女同学(邵晓铃)的哥哥(岳阳),立即帮她展开追宝,追到夹克由高楼飞到火车顶,他们再追至车站,冒充清洁工,跟两位丑角演出一段喜闹,导演就收不住,牵引出很笑话,又一件夹克发现在丁强身上,使丁强演出了一段色狼戏,加上其他的穿插,导演发挥好莱坞式喜剧才华。结果是母女会,表现了「黄金有价,只有亲情伦理才是眞正无价之宝」的温情主题,片中翁倩玉的歌唱令人耳目一新。
《陈耀圻-台湾第一位留美导演》摘至《世界电影》1996年八月号黄仁专栏 (一)
民国56年10月23日新生报第九版,刊登我第一篇对陈耀圻作品的评论,那是由已故的俞大纲敎授邀我看陈耀圻的毕业论文片【刘必稼】和【上山】。看片的只有三个人,另一位是姚一苇教授。看完后,我就写了这篇「我对陈耀圻的期待」,距离现在已快三十年。这廿九年来,陈耀圻的努力,虽遇到许多挫折,但并未使我失望。他一直如我所说的,先在商业电影的基本技术上改良,再从商业电影兼顾艺术电影的创新上努力,是改革中国电影最急需最可行的途径,兹将该文节录如下: 在美国加州大学硏究电影编导的青年陈耀圻,最近学成归国,并带回他自己拍摄的两部实验短片给祖国的朋友们看,作为他的成绩报吿,他希望能够献身祖国影坛,为祖国的电影复兴而努力。在自由中国的影业正开始抬头,也正亟需人才的今日,陈耀圻的归来,无疑是値得关心影业的人士兴奋和期待的,因此笔者在这里首先表示个人的欢迎之忱。 陈耀圻带回来的两部实验短片,都是前年回到台湾拍的,一部片名叫「刘必稼」.(又名「丰田工区」),是纪录在花莲东部建设丰田水坝的一个荣民的故 事,也是陈耀圻在加州大学作为硕士论文的彩色纪录片,另一部是拍「刘必稼」 这部影片时附带拍的黑白即兴影片「上山」。 纪录影片是活的报吿文学,也可说是一篇活生生的特写,但陈耀圻用开麦拉代替钢笔,却写下了一篇连新闻记者也忽略了的伟大故事。政府这几年以人定胜天的决心,运用数千荣民开发东部,将砂土围垦成良田,这种优异成就早已闻名国际,但在银幕上却还是第一 次看到。报纸上虽有人报导过东部开发的成果,也多是抄录官方一大堆近乎难以令人置信的数字,很少有人深入采访,或作个别访问。因此,「刘必稼」很真实的拍出这个老兵沧桑心怀和中国典型农民,弥足珍贵。 刘必稼本来是个农民,退伍后再回到耕地,长期消磨在砂石之间,像道高的僧人那末定心,不但宽恕别人的责骂,也没有生活单调的怨尤,每天默默的工作,将工作得来的微薄收入存入银行里。自然他也想念大陆的家人,每逢 一个人去市区存款时,就会在车上发呆的想,不知道家乡已变成什么样子。他也希望将来能成家,可是有谁愿意嫁他这样的老粗,他一想到这裡,就没有成家的勇气。他这种无欲无求的人生观, 只希望有生之年能为国家多贡献一点自己的劳力,确是伟大,从刘必稼单调的生活中,不但可以使观众增进对东部开垦的成就的信心,也正表现了这一代中国人的坚强意志和宁静恬淡的人生观。
陈耀圻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英培安
从事电影工作有二十多年的陈耀圻,自1970年执导他的第一部影片《三朵花》开始,陆续地拍了整二十部电影。但在83年完成了《诱惑》之后,便沉寂下来了。直到1989年陈耀圻复出,拍《晚春情事》,90年,拍另一部新作《明月几时圆》。 《明月几时圆》是今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参展作品之一,导演陈耀圻也受邀到新加坡来出席影展。以下是本刊主编英培安在今年4月3日为陈导演作的一次访谈。
合影:凌子风 袁旃 韩兰芳 陈耀圻 1990 北京
(左起)导演 凌子风 袁旃 韩兰芳 陈耀圻 1990 北京 沈从文同名著作「边城」1984年由凌子风导演改编电影,50年代曾看过严俊和林黛风靡台港版本的《翠翠》却更深沉被「边城」的影像语言感动,并且将它列为个人最钟爱电影的前三名。
文学季刊社 李行作品研讨会 耕莘文教院 1968
文学季刊社 李行作品研讨会 耕莘文教院 1968 (左起) 牟敦芾 吴耀忠 陈永善 王楨和 李 行 尉天聪 李至善 黄春明 陈耀圻
“明月几时圆‧可赞有争议” –美国《国际日报》的评介
陈耀圻运用镜头清冷唯美 不直接操纵观众情绪充满思考空间 【本报记者刘玲特稿】「明月几时圆」成为「中华电影展」中较引起争议的一部子片子,它的慢节奏,它的空镜头,它的许多拉背镜头,它的无限大草原中,无限小的二个点,以及它的剧情,有可议之处,也有可赞之处。 学院派的陈耀圻在洛杉矶告诉朋友,现在这个年龄拍片子,一定要「放纵一下」,看来,陈耀圻的这份「放纵」,也许就是按照自己的个性,按照自己的方式,拍一部很像自己的片子。「而明月几时圆」,就是一部有点「复古」,给人思考空间很长,冷冷静静的片子,更由于原作者是华严,为忠于原作,陈耀圻把华严的片子拍得很华严,事实上,也很陈耀圻,一个家世良好,名牧师的孙儿。